自2012年获得教育部资助以来,经过三年的研究建设,本创新团队所取得的主要标志性成果有:
(1)主题聚焦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显著增加。在2013-2015年的3年研究建设期间,本创新团队围绕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等主要研究主体对象,先后获批国家级(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科研项目共计14项,占本创新团队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总数的78%,获批科研总经费455万元,占本创新团队获批国家级基金经费总额的75%。其中,聚焦于资源型企业的2项,获批经费80万元;聚焦于资源型产业的6项,获批经费196万元;聚焦于资源富集地区的6项,获批经费179万元。从获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数量来看,本创新团队已成为聚焦于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创新团队。
(2)主题聚焦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快速增加。在2013-2015年的3年研究建设期间,本创新团队围绕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等主要研究主体对象,先后获批省部级(包括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软科学项目和内蒙古高等院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科研项目共计29项,占本创新团队获批省部级基金项目总数的94%,获批科研总经费197.5万元,占本创新团队获批省部级基金经费总额的96%。其中,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合计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中,聚焦于资源型企业的3项,获批经费11万元;聚焦于资源型产业的11项,获批经费54.5万元;聚焦于资源富集地区的15项,获批经费132万元。从获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数量来看,本创新团队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聚焦于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创新团队。
(3)主题聚焦的学术成果影响力日渐提升。自2012年获得教育部资助以来,本创新团队基于成员主持承担的纵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重点围绕可持续性科学理论研究、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与政策研究、资源富集地区经济治理与制度设计研究、资源富集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等六大研究方向中的29个研究主题,聚焦于58个研究问题,形成155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7篇发表在SCI与SSCI(共5篇)等国际学术期刊上,有138篇发表在CSSCI(49篇)、CSCD(10篇)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已经成为国内研究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团队。依托本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杜凤莲教授等形成的研究成果——新常态下加速内蒙古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荣获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和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经济新常态与内蒙古发展》征文评选一等奖,另有四位成员撰写的四篇论文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4)主题聚焦的著作系列出版。自2012年获得教育部资助以来,本创新团队成员围绕可持续性科学理论研究、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与政策研究、资源富集地区经济治理与制度设计研究、资源富集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等,在经济管理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24部,其中聚焦于资源型企业/产业的著作12部,聚焦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著作12部。依托本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杜凤莲教授、郭晓川教授等参与撰写的《内蒙古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评估——以草源畜牧业与水资源为例》一书,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2015年度中国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另有四位成员撰写的四部著作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5)创新团队的衍生标志性成果。依托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2013-2015年的3年期间,本创新团队衍生形成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有:郭晓川教授被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认为郭晓川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经济与管理领域潜心向学、聚力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一些科研成果填补了自治区空白,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郭晓川教授领衔的“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创新人才团队”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2013年度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马占新教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度“草原英才”培养人选称号;杜凤莲教授于201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上述成果的获得,体现出本创新团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学术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与好评。